采编时间: 2021-11-26 16:16:50
“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南京地铁两家牵头,工作组由17家企业,7家院校家,4家培训机构和协会10个分支机构,共38家单位近百人参与其中。从组织形式与覆盖面上做到了类别全、数量大、成分多。
工作组成员来自各单位重要岗位,担子重、任务多,疫情下集中开会困难多。为发挥参编单位的优势,尽可能多地把大家的经验、问题以及建议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工作组周例会与三次现场会的会前与会后,都以书面形式传递信息,尤其是子课题的研究形式,18篇专题研究报告达9万字,有力支撑了规划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从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上实现了新的探索、尝试与创新。
(点击图片观看论坛视频)
本期,让我们分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邢智明副主任以“智慧城轨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解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
在此,让我们分享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丁小学 朱穆 姚哲夫“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子课题专题研究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丁小学 朱穆 姚哲夫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必备要素,人才质量高低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探索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保障高技能人才满足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对促进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至关重要。在城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行业内各企业较以往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和了解各家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扩大延伸,行业内各家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及要求也日新月异,如何能够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需要整个行业及各家企业共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背景介绍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战略,为我国交通发展的未来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建设新时代轨道交通指明了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必备要素,人才质量高低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城轨行业的发展,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陆续发布了多项鼓励性政策。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并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出台,鼓励企业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境外培训。
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保障高技能人才满足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对促进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二、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技能人才定义
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事服务、设备检修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发挥技能引领作用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型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止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4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7969.7公里,当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233.5公里。拥有4条以上运营线路,且换乘站3座以上的城市22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总数的49%。
城轨网络化运营、新线开通运营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有近一半的城市从线路运营迈向网络化运营,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才培养需求,这是城轨运营单位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挑战。为满足网络化运营的人才培养需求,城轨交通行业各企业逐步加大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为满足新线开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近几年各企业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的不断尝试及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相比新线开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紧迫性没有那么明显,各企业对该类人群的关注及投入也相对比较少。
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企业特色,各家企业日益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城轨行业各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以企业为主,各家企业因地域、文化、管理理念等不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各有特色,如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均设立了首席技师制度,在职业发展通道、岗位待遇、技能培育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机制保障。而随着城轨行业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宣传推广,各家企业对于本单位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也日益关注,资源投入力度也日益增强,各企业一方面希望通过竞赛提升本企业的技能人才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企业能够在城轨行业内赢得荣誉,城轨行业技能竞赛有力推动了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三、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轨行业运营线路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数字化、智能运维、网络化管理等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引入,给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发展较为滞后。社会趋势由于受到长期受到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轻职业资格技能考核的风气影响,导致整个技能培训教育体制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使得高技能人才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技能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不足
高技能人才职业专业性较强,但成才代价和成本很高。第一,技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可能花了10年时间也仅有10%的机会可以成为技师,大学生晋升为工程师只需3年左右时间。第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起点薪资较低,虽然随着工龄和技术等级提高后有所提升,但技术等级提升时间长速度慢,薪资增长遥遥无期,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没有对技能人才的职业选择风险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风险给予相应的收入贴现和补偿。第三,企业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激励机制,这使得高技能人才不愿通过不断地提升技能在技术工人岗位上成才,而转向提升学历寄希望于跻身管理干部行列。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偏差
企业目前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投入少,未建立体系化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基本上只针对急需岗位展开培训,对专业性强技能的培训未给予重视;培训内容未能紧贴行业发展,涉及最新的行业技术与内容较少;培训以理论知识的培训为主,缺少动手操作的培训。
(四)同行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会较少,参与高新项目机会不多
目前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之间缺乏交流机制,不利于同行业间的人才沟通交流,同时高技能人才缺乏参与国家高新重点项目的机会不多,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自我鞭策与成长。
四、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在城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行业内各企业较以往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和了解各家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各家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各有特色,下文将以广州地铁为例,介绍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一)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负责运营本地地铁线网531.1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2020年共安全运送乘客24.1亿人次,客运量居全国第二。在全球38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多项主要运营指标保持行业领先。其中,10年平均伤亡率、连续4年车站犯罪事件发生率最低,运能利用度、运营服务可靠度、列车正点率行业领先。自2007年以来,广州地铁运营服务乘客满意度持续位列全省交通行业前列,成为展示广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公司目前在一线从事设备维护、检修和乘客服务的技能型人才17000余人,高技能人才3500余人。公司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广东省职工创新示范基地”“广州技师协会先进分会”等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企业的发展靠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培养!为了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什么”“练什么”“管什么”和如何激励员工学习的问题,广州地铁构建了基于课程、实操、网络和职业通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具体成果按照“结构化”和“信息化”以易于员工学习的思路,初步建立了内部的网络学习平台。即以课程和讲师为基础,以实训和竞赛为手段,以网络和基地为平台,运用激励和牵引机制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
1.以课程和讲师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为了解决员工学什么的问题,广州地铁确立了以培训师为主体,课程开发以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主,课件开发以实操性和趣味性为主的培训标准开发思路,以解决课程学习枯燥、员工不愿意学;而课件易学,但系统性和理论性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课程为主,课件为辅,课程和课件相互补充的的培训标准开发思路。
广州地铁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建成了涵盖12个地铁核心工种的岗位标准、培养标准和认证标准“培训三标”体系,明确了从初级发展到首席技师的知识技能要求,形成了以三级实训基地(综合、专业和实操),近150本教材、600余门课程、近1000名认证讲师为基础支撑的培训资源体系,完善的培养体系是高技能人才发展成长的基石。
2.以实训和竞赛为手段,夯实员工实操能力
为夯实员工实操能力,广州地铁按照设备构造/原理认知、设备拆装/调试、故障处理等技能教学与实训要求,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目前已建成赤沙车辆段综合实训基地及其他8个核心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为充分发挥先进技能型人才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广州地铁非常注重
“以老带新、以上带下”的师徒带教模式建设,鼓励高级技能人才将自己的特有技能在公司内传承。考虑到地铁运营的特性,为确保员工的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广州地铁建立了完善的劳动技能竞赛体系,每年开展劳动技能竞赛470余项,有16000人次参与其中,达到了良好的以赛促学的效果,提升了员工整体的技能水平。
近3年,广州地铁参加的技能竞赛有国家级6项、省级15项、市级(羊城工匠杯)11项,组织集团级劳动竞赛107项。其中,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中国技能大赛”(地铁项目),是级别最高的国家一类比赛,被誉为地铁行业技能比武的“奥林匹克”。广州地铁踊跃参加并取得全行业最好成绩。共获得团体第一名1个,个人冠军、亚军各3个;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7人,被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5人。
3.以网络和基地为平台,提升培训组织效率
广州地铁已初步建成培训信息化学习平台,基本实现了培训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员工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完成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在线测试等。
为了让培训紧贴现场实际需求,广州地铁建立了集“培训教研、课程开发、实训鉴定、技师工作”功能为一体、以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为主的专业课程开发队伍。以保障“实训场地建设”“课程开发”“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评定”的实战化要求。
与此同时,广州地铁不断总结与14所大专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经验,将技能人才培养延伸到学校,通过师资合作培训、学校课程建设和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满足线网开通运营的人才需要,一方面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
4.运用激励和牵引机制,实现员工的自我培训
广州地铁建立了从检修员到首席检修专家的完整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在技师及以上层级还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企业的需求兼职技术方面的工作,员工在公司能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员工持续主动的学习,提升技能。
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广州地铁坚持“道德为先,技能为主,业绩为重”评价导向,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组织机构,完善人才评价方式、标准和程序,积极探索把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创新构建了“文化心态、学习成长、技巧方法和业绩成果”四位一体的量化透明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员工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营造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公平公正、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实施“以技能贡献为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技能岗位薪酬设置6级30档,实现技能人才既可以通过技能精深发展获得岗位晋升与工资调级,也可以通过技能综合发展获得同一岗位的工资调档,充分体现了“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激励导向。
营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文化氛围,坚持“荣誉为基层设置,表彰向工匠倾斜”激励导向,对通过技能创新和技能竞赛为公司创造效益和赢得声誉的高技能人才,授予荣誉称号,设置专门奖金,树立先进典型。如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国家一类),一等奖获得者:给予奖励金,晋升一级,授予“首席金手柄”(地铁列车司机),或“首席金天使”(地铁站务员),挂牌成立以个人命名的工作室。
五、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议
基于城轨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如下:
(一)建议在城轨行业协会层面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文件,指导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城轨行业各家地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以企业自主开展为主,尤其是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能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行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建议城轨行业协会可以牵头组织成熟期的地铁企业,在行业协会层面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文件,在课程设置、培训策划、师资配置、培训方式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性建议,供各地铁企业借鉴学习具体做法或者优化完善本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议在城轨行业协会层面可以定期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论坛等系列活动,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为有效促进城轨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建议行业协会可以牵头搭建学习分享交流平台,鼓励各家地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将本单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进行分享,如高技能人才培养论坛、某专业领域技术论坛、行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标杆企业访问学习等。
(三)建议在城轨行业协会层面牵头开展人才培养创新性政策研究,促进城轨行业协会持续发展
目前,城轨行业各地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是受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企业环境所影响。各家地铁企业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尝试性地研究、应用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政策,如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使用要求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政策、激励资金列支渠道等,专兼职内部培训讲师授课课酬列支渠道、课酬标准等,建议行业协会在城轨行业协会层面牵头开展人才培养创新性政策研究,定期收集政策研究内容及方向,然后组织相关地铁企业开展政策研究,将研究成果在行业内部进行发布,供各家地铁企业参考借鉴,同步向相关部委反馈,争取相关部委的支持。
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规划参编单位的专题研究报告,公众号每周播出一期;杂志每期刊发专题文章。敬请关注协会人民城轨APP、公众号、官网和《城市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