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头部
人民城轨App
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最新动态 > 人才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采编时间: 2020-05-24 18:00:26 来源: 协会采编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交通形式,具有能耗低、 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安全等特点,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出路。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持续增长,且逐步进入“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迫切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一)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状况

从行业发展规模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创历史新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格局正在形成。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共34个城市已经开通并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达5032.7公里,均创历史新高。从运营线网里程看,有14个城市形成100公里以上线网规模,上海和北京分别以732.2公里、685.1公里大幅领先全国,运营线网持续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格局已初步实现。

从行业发展类型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制式多样化,已开通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全自动导向轨道系统等七种制式。其中,地铁、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占比最多且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末,地铁、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分别占比77.1%、10%、4.9%,2017年分别新增线路714.9公里、89.8公里、57.8公里,增幅分别为22.6%、21.8%、31.3%。

从区域布局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区域性特点显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重点城市。未来东部地区仍将是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最多的区域。中部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仍以北京地区为重要发展区域,天津地区也在大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未来3年也将有3条新线开通运营。其他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省会和经济发达城市为主。

        

从行业技术发展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推进了地铁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智慧地铁出行生态体系逐步形成。我国12个城市规划了“十三五”建设自动运行系统(FAO)的线路共1150公里。此外互联互通技术因其能有效缓解换乘压力,方便乘客出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运能均衡性,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岗位变化看,新技术和新设备会直接带来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复合,但无论是新岗位还是岗位复合,其岗位技能要求仍然是基于原有岗位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转化。在全自动线路情况下,形成了多职能岗位,包括站控、列控、巡站等岗位,其职能是列车司机、车站值班员、站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修工及信号、供电、车辆等工作内容的重新划分组合,这对于技能员工的工作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复杂。


(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能人员从业岗位

        

根据对16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能人员划分为9大岗位群,包括调度岗位群(包括行车调度员、环控调度员、电力调度员等岗位)、运营管理岗位群(包括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等岗位)、车辆驾驶岗位群(包括电客车司机、工程车司机等岗位)、车辆检修岗位群(包括车辆定修检修工、工程车检修工等岗位)、通信检修岗位群(包括通信检修工、自动售检票检修工等岗位)、信号检修岗位群(包括信号检修工、列车自动监视检修工、车载检修工等岗位)、机电检修岗位群(包括环控维修工、低压供电维修工、安全门维修工、电梯维修工等岗位)、供电检修岗位群(包括变电检修工、接触网检修工、SCADA检修工等岗位)、线路维护岗位群(包括线路检修工、房建检修工、桥隧工等岗位)。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能人员从业规模和学历结构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调研结果,生产技能人才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要从业人员。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省级及以上企业职工35 132人,其中,管理人员2601人,占7.4%;专业技术人员2257人,占6.4%;生产技能人员30241人,占86%;其他人员33人,占0.1%。县级、地市级企业工56661人,其中,管理人员2313人,占4.1%;专业技术人员6800人,占12%;生产技能人员46673人,占82.4%;其他人员875人,占1.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分布情况是,生产技能人员最多,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生产技能人员主要是地铁运营一线的操作类员工,数量占所有人员的比例较高,超过80%。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基本持平,这种结构分布比较符合现代企业“金字塔”管理模式。

        

从职工学历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员工可分为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初中及以下人员。截至2017年底,调研中的16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有职工91793人, 3个省级以上企业职工总数为35132人,占38.3%;13个县级、地市级企业职工总数为56661人,占61.7%。省级及以上企业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共9853人,占28%;高职专科毕业生18429人,占52.5%;中职毕业生共6450人,占18.4%;初中及以下人员400人,占1.1%。县级、地市级企业职工5666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共19095人,占33.7%;高职专科毕业生29295人,占51.7%;中职毕业生共5807人,占10.2%;其他(包括初中及以下)人员864人,占1.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分布情况是,高职毕业生最多,其次是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较少的是中职毕业生和初中及以下人员。生产技能人员主要来源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合计占到80%左右。

        

从近几年招收的新员工来分析,16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中,2015—2017年新录取员工共计1881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共3261人,占17.3%;高职专科毕业生12330人,占65.5%;中职毕业生共2 930人,占15.6%;初中及以下人员294人,占1.6%。

        

省级及以上企业2015—2017年新录取员工共计1 34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共49人,占3.6%;高职专科毕业生1230人,占91.2%;中职毕业生共70人,占5.2%。县级、地市级企业2015—2017年新录取员工共计17 46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共3212人,占18.4%;高职专科毕业生11100人,占63.6%;中职毕业生共2860人,占16.4%;初中及以下人员294人,占1.6%。从近3年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招收比例在逐步升高,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在降低,高职专科毕业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生产技能人员的主要招收对象。

        

3.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新建及新增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增加。根据调研数据分析,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9000公里,未来3年新增里程达396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人员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每公里运营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为60~80人,按照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配备的员工数为60人计算,未来3年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为238020人。

        

从不同岗位群看,根据企业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数量差别较大,其中运营管理类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按照不同类型人员,比例分别为:运营类占生产技能员工的46%,车辆类占18%,机电类占12%,通信信号类占10%,工程(含建安)占8%,供电类占6%。如果以2017年底为基准,到2020年,运营管理生产技能员工的新增需求量为109489人;车辆技术与检修岗位新增需求量为42844人;综合机电岗位新增需求量为28562人;通信信号类岗位新增需求量为23802人;工程技术岗位(含建安)新增需求量为19042人;供电岗位新增需求量为14281人。按照2019年新增运营里程907公里,2020年新增运营里程2 104公里计算,各专业年度新增数量,详见表1。

根据调研,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生产技能人员需求主体是中级工,人才结构应呈橄榄型,但对高层次、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专业类型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对人才结构比例要求略有不同。

        

4.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

        

由于自动运行系统(FAO)技术、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广泛应用,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多项业务和工作职责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未来的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有:新购票设备的应用;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的接发车能力;自动驾驶作业的监控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AI/VR、5G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能力等,详见表2。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基本满意。但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关系民众出行安全,企业要求员工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有责任心、安全意识、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不同岗位还要重点培养专业型素质能力,如调度岗位群重点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车辆技术岗位群的电客车司机岗位则重点培养心理素质、决策能力等。



二、我国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和历年增补专业, 课题组调研了2015—2017年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129所,覆盖31个省份,占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总数(168所)的 77%;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调研了2015—2017年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中职校357所,占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中职校总数(441所)的 81%。


(一)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设置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职业院校分布广、专业布点多。根据课题组调研,高职院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职业院校在全国分布较广,专业点数量较多的省份有河北省、江苏省、河南省和陕西省,其中江苏省2017年增设数量最多,而河北省2016年增加显著。中职校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点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但2017年增设数量放缓。其中,近3年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点数较少的省份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目前中职在校生较多,但高职的招生数量增加趋势明显,人口大省河南省仍然位居第一。其他大部分省市的高职基本与中职人数持平,天津市以高职人才为主,反映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向高学历人才倾斜的趋势。




据图3可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和院校地区布局较为均衡。专业点数分布较多的省市依然集中在人口大省,如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中职学生的在校生总数大于高职学生在校生总数。


截至2017年末,近3年部分地区中职院校专业点数增长变缓,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点数增长趋势明显高于本地区的中职院校(如图4所示),这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招聘开始倾向于高职的趋势相一致,符合市场需求。



(二)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1.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课题组对2015—2017年中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29所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2015年招生数26772人,在校生数70160人;2016年招生数35377人,在校生数87495人;2017年招生数43835人,在校生数114655人,各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逐年上升,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每年专业开设数量增加近30个,招生人数增加近5000人。这与未来几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线路和里程逐年增加相吻合,但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另外,357所中职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2015年招生43217人,在校生数量98843人;2016年招生50819人,在校生125115人;2017年招生63042人,在校生153017人。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开设数量增长迅速,招生数量增速稳居第一。



2.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就业率较高,专业对口率略低


被调查中高职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2015年毕业人数14534人,就业率93.5%,对口就业率80.0%;2016年毕业人数19424人,就业率93.6%,对口就业率77.0%;2017年毕业人数23178人,就业率95.4%,对口就业率73.2%。中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2015年毕业人数18543人,就业率99.9%,对口就业率78.7%;2016年毕业人数20895人,就业率98.7%,对口就业率为77.5%;2017年毕业人数30440人,就业率99.1%,对口就业率68.9%。可见,2015—2017年,职业院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率较高,但对口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中职校毕业人数稳中有升,就业率略高于高职院校,但对口就业率下降严重。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分析




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建设规模,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1.各专业的人才供求规模不均衡,设备工程类专业缺口较大

        

调查显示,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运营管理、车辆技术、通信信号、综合机电、供电技术和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总需求量达到238020人,而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中高职各专业毕业生总数约为239770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供需总数基本平衡,但是专业分布差别较大,不同专业的供需匹配性较差。

2.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结构失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存在高技能人才比例过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人才缺乏是普遍现象,但在各企业普及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大趋势下,相对更缺乏的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培养一批掌握最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难点。

        

3.中高职培养层次不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趋势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智能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但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收高职毕业生,这与现在中职、高职的在校生和招收比例不匹配。


(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匹配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与行业发展趋势有一定差距

        

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明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等,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距。

        

2.专业设置全面覆盖行业需求,但教材内容滞后

        

现在职业院校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有运营管理、车辆技术、通信信号、综合机电、供电技术和工程技术等6大专业,并开设了相关的核心课程,包括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营安全,车站机电设备运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及票务处理等,基本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主要岗位群需求。但从教学内容来看,相关教材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现岗位实际业务实践工作要求的内容较少,与企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3.教学实训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调研发现,教学实训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训室实训设备与企业真实现场使用的设备存在差异,学生毕业到企业后都要接受岗位再培训。二是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不合理。由于实训设备功能不全、实训场地受限、师资专业性滞后等问题,造成部分实训学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缩减,业务实操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此外,受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性要求高、操作不当易造成重大后果等特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纷纷规定在运营时间无上岗证,人员一律不得动手操作运营设备,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4.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调研显示,74.19%的职业院校认为师资力量薄弱,缺少高学历、业务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及专业知识,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际业务的发展,与前沿技术脱节严重。需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教师的通道,职业院校可通过双向选择、考核和择优等办法选聘优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任教,缩小院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5.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岗位匹配度有待提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与岗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一段时间的“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主要原因有:一是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较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实操训练的机会或课时较少,动手能力差。二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校学习的课本知识部分落后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三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比较快,需要大量的生产技能人员,大量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入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补充学习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也间接导致本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降低。



四、我国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与政策建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要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职业院校作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紧缺的主力军,必须按照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及结构布局,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供需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契合度。


(一)优化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布局和结构


职业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设置要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区域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数量。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划、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制度,建设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招生数量、毕业生发布平台,促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需求对接。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和学校发展实际,合理调整、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结构、区域布局和招生规模,实现供需平衡。


(二)加强轨道交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校企合作大多属于浅层次的合作,急需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突破。一是出台鼓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企业岗位标准和学校教学标准的融合。二是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深化校企教学融合。探索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办高技能人才班或技师再教育班,有效融合校企强势资源,互补互利。三是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机制,采用师带徒、专业结对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并设立专项基金,确保实施资金到位。


(三)动态优化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相关课程内容


一是定期评估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方案,增补/删减相应课程内容。建议定期评估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相应的新课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趋势,相关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变化和典型职业能力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及其授课内容,不断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深化校企融合,共同建设课程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更新优化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和授课内容,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搭建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具有投资大、系统性强,涉及专业岗位多、单一组织使用效率低的特点,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适合建立区域共享型、各专业联动实训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议在政府引导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互补与合作,建立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实现区域内企业和职业院校共享共建。另外,可开展校企共建校外实训点的探索,选取企业特定站点、特定班组或实训场所,作为相关课程的校外挂牌特色授课实训点。

        

(五)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用,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强化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方式有,一是依托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加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研修班、工程师学院,专业技师学院等多种形式,弥补高技能人才缺口。三是加强中西部职业院校沟通,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用,促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快速发展,搭建中西部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交流互动通道。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1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16-25.


城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