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鸟
您所在的位置: 协会首页 > 行业动态

采编时间: 2025-03-13 10:35:27    来源: 地铁万象

上海地铁22号线凌空北路站、高宝路站匠心筑造无渗漏车站


申通地铁集团在新一轮地铁建设中,提出十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其中“无渗漏”是地铁百年工程、精品工程的基石。高质量建设首先要坚持标准化建设,持续全面落实聚焦现场的“四制法”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和“标准管理+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隐患治理”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高质量建设更要学会灵活性建造,要敢于多问为什么,革故鼎新。在申通地铁建设集团的统一部署下,22号线(崇明线)凌空北路站、高宝路站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围绕“无渗漏”的目标,从技术攻关、科研创新、精细管理方面发力,高标准打造无渗漏地下车站样板工程。现在,让我们一同通过视频+图文,来了解“无渗漏”车站的创造之路。

 

01正视问题、设计先行地下车站渗漏水一直是施工常见的问题,从设计层面制定防排水专册,将散落在各专业的要求统一起来,给施工、监理交底,做到措施不遗漏;同时在防排水专册里新增楼梯洞口翻口与中板一次浇筑、环通离壁沟等设计要求,堵住可能存在的渗漏路径,从而大大减少车站渗漏水的可能。


02夯基提质、创新管理针对“无渗漏”中突出和典型问题制定专项质量策划提升方案,过程扎实推进。建设集团联合施工总包单位先后开展了“无渗漏车站打造”、“混凝土专项治理”等专项治理或提升行动,实现“建(造)创(造)融合、二造并举”。


在“无渗漏车站”创建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总结了“一降、双掺、三管、四绕”的措施:

一降:采用冷却循环管技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为无渗漏打下坚实基础。双掺:在混凝土中掺加高性能抗裂剂和修复剂,优化混凝土配比,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自愈能力,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

三管: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降水过程控制及支撑拆除三大关键环节。混凝土从原材料、生产、供应、现场浇筑等方面严格管控;降压井水位恢复按照结构强度达到100%控制;钢支撑采取分级卸力拆除,减少外力导致的渗漏风险。

四绕:围绕降水井管、格构柱等穿板件、施工缝、后浇孔洞等关键部位,实施精细化防水处理,增加绕流措施,确保这些易渗漏点得到妥善解决。


03管控前置、源头治理。围护结构的质量是“无渗漏”控制的源头。在地墙施工阶段,严格管控成槽、换浆、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序。基坑开挖前,通过地墙无损检测、降水检测、浇筑曲线分析等多种方式,检查地墙质量。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项目配置了全自动混凝土压力机,主体结构7d、28d强度数据自动上传“砼预警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预警,实时监测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措施、确定支架拆除条件。站台板施工前须完成底板上排水沟施工,提升车站排水有效性,做到车站非沟区域无积水。


04首件定标,过程卡标。防水施工严格落实“首件制”,确定施工标准,过程严格对标落实,不断提升施工质量,缔造“无渗漏”的保护层。离壁沟与中板一次浇筑,做好内防水后进行闭水试验,验证排水沟无渗漏。


高质量建设是提升工程本质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基础,高质量建设源头在方案,核心在现场,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以隐患问题、运营需求为导向,如中医“治未病”,注重源头管控,从根源上降低风险、提升质量。做到直插式现场隐患排查,穿透式现场安全管控。坚持钉钉子精神,一钉到底,切实把每项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把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最小作战单元,落实好末梢责任人,解决好落地最后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