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时间: 2025-04-21 09:57:18 来源: 协会采编
4月17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工作会暨ESG业务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出席会议,协会轮值会长、ESG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百勇参会并致辞。协会副秘书长李成新主持会议,并就编制要求、时间节点等工作安排作了说明。
协会ESG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玉萍,副主任高峰、康佐、江晓峰、潘清,副秘书长陈舸、张柏林、韩波等,与来自全国16家城轨交通企业的相关领导共同就《报告》的指标体系和编制框架进行了深入讨论,凝聚了合力做好行业ESG报告工作的共识。
于百勇在致辞中表示,ESG日益成为各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协会推动成立ESG专委会,标志着城轨交通行业ESG工作进入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全新阶段,体现了协会谋划行业ESG发展蓝图、积极推动ESG建设的使命担当。在协会的指导下,ESG专委会立足行业特色,积极开展标准指南、评价体系、年度报告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各企业开展报告编制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为更好地完成《报告》编制工作,ESG 专业委员会初步编写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ESG指标体系》及《报告》框架(讨论版)两份导引性文件,致力于填补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管理空白,推动全行业对ESG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共同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作为ESG专委会依托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汇报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ESG指标体系》及《报告》框架(讨论版)的相关情况。
ESG 指标体系基于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创建,包含11个二级议题、37个三级议题、175项四级指标。其中,E维度主要描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为避免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积极实践和成效,包含能源消耗、环境风险、环境友好、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4个二级议题共80项指标;S维度主要描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贡献,包含企业核心价值体现、品牌文化建设、员工权益、供应链服务4个二级议题共68项指标。G维度主要描述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管控流程等,包含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机制、科技创新、公平竞争3个二级议题共27项指标。其中,部分指标来源于或参照“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6.0”地铁在建线路环评报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等编制。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框架有“高管致辞”“关于本报告”“企业简介”“实质性议题识别”“绿色城轨建设方面”“公益城轨建设方面”“共享城轨建设方面”“品质城轨建设方面”“展望”“附录”等十部分构成,并含有“关键责任绩效指标表”“报告指标索引”等两个附录。
与会单位代表相继分享了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等相关工作实践,并围绕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具有可操性,强制纰漏的内容信息是否规范、适宜,报告框架是否合适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重点研讨了两份导引性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关键问题。
蔡玉萍代表ESG专委会对各参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疑问作阐释说明。她表示,在各城轨企业的共同帮助下,ESG专委会致力于搭建行业的ESG指标库,不断积累、完善可定量、可衡量、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以利于在ESG相关工作的支撑下,助力于行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ESG专委会将与各企业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高水准完成指标体系和年度报告的工作任务。
周晓勤作总结讲话。他表示,目前全行业对于ESG的认识广度、深度仍有差异,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度不一,ESG专委会任重而道远。成立以来,ESG专委会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动承担起协会服务行业转型发展的使命担当。他希望ESG指标体系和《报告》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行业特点,前期具体工作的开展可集中在城轨交通企业层面,指标体系要由繁就简、可操性强,体系要简单明了、逐步完善,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协同合作,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ESG专委会成立以来,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积极开展ESG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联合各方力量,牵头符合行业实际的ESG标准、指南和评价体系建设。本次会议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各城轨交通企业的ESG相关工作提供具有可操性的实践指导,提升企业ESG管理水平,开启了建设指标体系、规范《报告》编制的新篇章。